“混凝土好不好,他抓一把就知道!”“一出馬,試驗板塊難題都沒問題!”……關于王慶林,業內有很多傳說。今年四月,他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的消息一出,王慶林更成了大家學習的榜樣。提及獲獎,王慶林只莞爾一笑。
23年撲在項目一線孜孜耕耘,為20多條公路質量保駕護航,帶出200多名試驗板塊徒弟……王慶林傾注半生,只為做好一件事——做一名優秀的公路體檢醫生。
舍得苦 才得精
▲參建的大麗高速
關于公路試驗檢測,行外人可能不甚了解。王慶林一言蔽之:“干之前檢測原材料合不合規范、怎么搭配,干之后檢測質量過不過關。”
▲制作混凝土試塊
在公路建設中,無論是碎石、砂石料、水泥土、鋼筋等原材料,還是路基、路面、橋梁、隧道等施工工序,都有一定規范要求,要經過試驗檢測,得出數據,進行科學客觀評定,為公路質量“把脈開方”。一般來說,一條公路土建項目有10多個試驗科室,需要檢測的參數多達100多項。
“100多項,這么多!”初聽,很多人都會驚嘆。而王慶林則胸有成竹,他表示,多學多實踐,其實很簡單,也很有趣。
▲水泥標準稠度試驗
在土工試驗室,要和泥,測土的含水量、密度等,看適不適合用于填方,“那就好像童年時候的玩泥巴”。在篩分室,用孔徑不同的標準篩細分集料,將石頭按大小、規格分成不同的集群,“篩一層淘汰一部分,篩一層淘汰一部分,很減壓”。在標化室,取樣、刷油、成模、標號、澆水、養護,設計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真正見識養混凝土是怎么回事”……說起專業,王慶林如數家珍、幽默風趣,但真正做好,背后是要下苦功夫的。
在選取填方料的時候,天然砂礫土最好,再遵循“填挖平衡”原則,考慮成本等實際因素,有時候就得“踏破鐵鞋”尋覓合適材料。二十多年來,王慶林選材的步伐踏遍了云南的東西南北,擅爬山是基本功。在測土的最大干密度時,要進行手動擊實錘(一米提起自由落),每次294下起,做完一次,滿身灰,臂力大增。這時候,肯出力,是基本功。在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時,為適配到合適不同等級的配合比,有時要做幾千個抗壓混凝土試塊,15厘米的正方體試塊,每個9.8公斤,從試驗開始到結束,每一塊來回搬動幾次。這時候,有耐心,是基本功。
▲邊坡框格梁混凝土回彈強度檢測
拿到地材,王慶林總習慣性摸一摸,掂一掂,端詳一番。同事們稱,王師傅“把脈”了,準得很。“干試驗板塊,不能怕臟。”這是王慶林的“名言”,在他看來,雙手與材料親密接觸了,才判斷得更準。這就是練就傳說“摸一摸就知道混凝土好不好”本領的來由。但對于這種說法,王慶林更正說,抓一把混凝土,對其和易性會有一個大概判斷,但強度其實很難摸出來。
這23年,抓過多少混凝土,出過多少混凝土配合比,做過多少試驗……王慶林已記不清了。但只要在項目上,他不是在做試驗,就在做試驗的路上。“差不多”是王慶林字典里的禁忌詞,任何試驗,只有100%精確,沒有99%;負責的每一個項目,質量都要100%過關。
舍得鉆 才得專
▲參建的嘎灑特大橋
4.8%,王慶林至今仍準確記得這個數值。2009年,在西南交建博昕公司試驗室資質考核中,考核專家要求進行水泥滴定試驗,提供了特定比例的無機結合料,需現場試驗測出其中水泥劑量比例。
▲土壤液塑限檢測
按照水泥滴定試驗要求,王慶林有條不紊地圓滿完成了試驗,最后給出的數值是4.8%,與專家的標準答案一致。見此,考核專家有些訝異。
“一般都會有些偏差,你是怎么測出與標準答案一致的?”
“如果按試驗條件操作的話,確實最終數據會有偏差。但是實際生產施工過程中,集料、石頭上面會有水泥粘附,所以在試驗中調整了檢測方式。”王慶林回答道。
“博昕公司有人才在!”專家點頭贊同,最終考核也順利通過。
專業,這是同事們對王慶林最多的評價。還有就是有點“古(軸)”,數據但凡對不上一點,在他那兒都過不了關。他始終把質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用試驗數據說話,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沒得商量。
作為一名合格的公路“體檢醫生”還要學會“治未病”。現場材料怎么配搭才最好?答案是“適用于現場的最好”。什么叫適用于現場?首先要符合規范要求,其次要有可操作性,再次要考慮經濟性和耐久性。綜合考慮了所有相關因素,才能得出最優配搭,而只有最優的配搭,才叫適用于現場,才能預防各種質量問題,為工程質量保駕護航。這些專業的習得,是王慶林一點一點努力的結果。
“他很少玩手機,看視頻都是技術相關的”,王慶林的妻子李春蓉調侃:“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試驗,一進試驗室,飯都忘記吃。”二十年來,試驗檢測行業的各類設備不斷更新換代,王慶林的專業學習也從手寫筆記改成電腦文檔、從以前的行業QQ群交流變成了微信群,但不變的是他的初心和日復一日的潛心鉆研。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在王慶林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也是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技術狀元”稱號、“王慶林技師工作站”等榮譽的印證。在自我提升的同時,王慶林也不忘秉承匠心“傳幫帶”,為試驗檢測行業培育優秀人才。
舍得教 才能強
▲參建的蒙屏高速
王慶林是西南交建公司的“老師傅”,這個“老”,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從事專業時間長、經驗豐富、徒弟多。在帶徒弟方面,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
▲帶領徒弟做混凝土塌落度試驗
王慶林對徒弟的要求有三:一則盡可能不要玩游戲,王慶林笑言,自己可能比較古板,始終覺得玩游戲太費時間,不利于學習;二則多動手,試驗檢測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板塊,不實踐,一切等于零;三則晚上一定要總結,有問題要有研究、有解決、有反饋,每個項目每個問題都不盡相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只停留在發現問題層面。
言傳不如身教,每一位徒弟第一次做試驗,王慶林都會親自帶著。之后,更多的要徒弟自己去實踐、去領悟。
“自己不去思考總結,不去悟,那講再多都是‘芋頭葉上澆水,澆不進去’。”王慶林表示,“用心學的話,完整跟著干完一個項目的試驗工作,基本就可以出師了。”
▲帶隊做混凝土裂縫檢測
平時,除了做試驗、學習,王慶林還有一項日常工作——答疑解惑。“師傅,我遇到一個問題想請教您……”“王師傅,我們這兒出現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想跟您探討一下……”有時候是電話,有時候是視頻,有時候甚至直接被請到現場。王慶林總會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解答,遇到自己也無法及時回答的,他又下來鉆研,跟其他同行探討。
除了業務傳授,王慶林也非常注重對后輩的鍛煉培養,注重團隊合作。就像在進行砂石料的磨耗值測定時,磨耗值小的石頭會被打碎,最終留下的才是強度大的、合格的。人也一樣,要在事上練,千錘百煉才出真人才。同時,一個團隊中,也需要各類專長的人才,合理分工、凝心聚力,好似配合比好的混凝土,一般是骨架密實型,里面各類集料均勻,有大石子,也有小石子,結構良好,壓力來的時候才可以大小個子一起使力。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在二十幾年的筑路鉆研中,王慶林成為了同事們眼中的學習典范,但因此也伴有遺憾,比如父母生病未能及時侍奉在側、常駐一線不能時常陪伴妻兒。好在家人對他總是理解與支持,讓他能夠專心擔任“公路體檢醫生”。未來,王慶林也將繼續耕耘試驗板塊,為參與建設的每一條公路保駕護航。
【記者:段玲燕 責任編輯:蘇粲 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