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友誼宮項目是中國政府對越無償援建項目,由云南省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建,進行施工總承包。越中友誼宮位于河內新區中心地帶,總占地面積約3.3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39萬平方米。當記者乘坐的車輛剛駛入慈廉縣美停鄉的黎光大道時,一座頗具中國風格的宏偉圓形建筑便映入眼簾。越中友誼宮就坐落在黎光大道188號,整個建筑門前的斜面石臺上分別用中越兩國文字標注著“越中友誼宮”,在友誼宮主要入口右側草坪的大石板上用鮮紅的中越文字雕刻著“中國援助”。盡管友誼宮主體建筑內外仍有一些工作人員在做保潔或簡單裝飾,但是可以看出整個項目已竣工,只待移交越方。
越中友誼宮項目施工技術組組長焦云川介紹,這個項目從設計之初,就融合了中越兩國民族文化元素。整個建筑外圓內方,是蓮花造型。圓環象征和諧、團結與圓滿,體現中越兩國人民對團結的向往;蓮花是越南的國花,運用在建筑立面和室內空間,表達兩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友誼長存、世代友好。內部裝修主要采用了柚木色飾面設計,這是中越人民喜愛的顏色和材質。
走進主廳,一幅融合中越兩國文化元素的巨大壁畫呈現在記者面前。焦云川指出,該壁畫是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師生們設計的,其中銅鼓等都是中越兩國共同存在、喜聞樂見的文化元素,銅鼓象征著中越兩國的文化源遠流長,顯示了兩國間文化的互通互融。畫面的中下部是壁畫的內容重心所在,集合了中越兩國相近、相似的植被和風貌,兩側分別設計了兩組載歌載舞的人物形象,或深情投入于悠揚旋律,或手捧豐收果實,流露出濃濃的祥和與幸福。除身著奧黛的越南人物形象和身著旗袍的中國人物形象之外,所有人物形象都選自于中越兩國共有的民族,如苗族、傣族、壯族等,象征著中越兩國淵源深厚、民心相通。下方是由蓮花和祥云簇擁托起的越中友誼宮,友誼宮是中越兩國友誼的象征。
云南建投集團國際工程部黨總支書記、項目總負責人陳志以及副總經理楊俊介紹稱,越中友誼宮項目是中國商務部對越援建的中越民間友好交流項目,項目所需要的資金、設計及技術施工均由中國提供。項目受到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先后在2015年11月和2017年1月、5月三次寫入《中越聯合公報》,明確該項目在2017年內建成并投入使用。項目中部為劇院部分,有主會堂大廳、展廳、舞臺和演出大廳。西側、東側包括多功能廳、會議室、休息及辦公、貴賓室、圖書室等。楊俊稱:“這個項目主要功能為文藝演出,演出大廳可以容納約1500名觀眾,中越雙邊的演出團體都可以在這里進行演出。同時,友誼宮還設置了中醫理療室、中國茶室等,它將成為中越民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將進一步促進中越兩國間的人文交流和往來。”
在建設過程中,云南建投集團也本著為當地人民謀福利、建造場館的同時也鑄造中越人民友誼的理念施工建設。陳志介紹稱:“項目建設過程中最高峰時曾雇用過200多名當地技術人員。集團本著對中越施工人員一視同仁的原則,對雙方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保障,向當地員工提供了相同級別的安全保障措施。”楊俊還表示:“施工過程中,我們的中方工長與越南籍翻譯還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他們的愛情最終開花結果,剛剛在昆明生下小寶寶,現在還沒有滿月。”
不過,項目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毫無困難的。焦云川介紹稱:“越中友誼宮的主體建筑體現了中方較高的建筑水平。除建筑本身外,當地的氣候環境也對施工過程組織造成了不小的挑戰。當地5至10月是雨季,經常出現臺風、持續大雨等極端天氣狀況,這種情況下對工程施工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工人們只能采取早晚施工、白天休息的方式避開灼人的熱浪。”
目前,越中友誼宮已經竣工,并將很快被移交給越方業主——越南友好組織聯合會。陳志稱:“作為項目的負責人,有一種依依不舍的感覺,但也期盼著我們的項目能為中越雙邊友好作出貢獻。”一位正在越中友誼宮做保潔服務的越南工人阿秋稱,能為友誼宮這樣既現代化又有兩國文化元素的建筑做保潔,自己感到很自豪,而且中國主管對他們都像親人一樣。越通社資深記者阮先生表示,越中友誼宮是新形勢下越中良好合作關系的生動體現,標志著兩國友好合作關系進入新發展時期,并將為兩國人民增進互相了解和友誼作出新貢獻。
(本報河內11月11日電 本報記者 王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