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武:工地上開出“測量花”
時間:2013-05-27 02:29
瀏覽量:2888 次
字體大中小
來自“千島之城”浙江省舟山市的“80后”女孩劉昌武是北京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測繪專業的高級技師。2009年,她從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測繪工程專業畢業就跟測量儀器、枯燥的數據打起了交道。
有人說,“80后”不關心他人、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吃苦,可在劉昌武身上卻絲毫看不到這些缺點。當別的同齡女孩穿著時尚、流連于商場櫥窗前時,她卻穿著統一的工服、戴著安全帽,在野外丈量。自工作以來,她不僅一直堅持工作在建筑施工一線,還是公司測量放線崗位上惟一的、最年輕的女性高級技師。
堅守一線甘做假小子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強降雨。為盡快排除險情,幫助受災群眾重建家園,北京建工集團臨危受命,承擔了房山區搶險救災任務。
7月26日7時,接到公司安置房建設前線指揮部的電話,劉昌武二話不說,抄起測量儀器、招呼幾名同事緊急趕往安置房施工現場,僅僅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她就帶領團隊利用國內先進的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采集了3000多個數據點。
此后,無論是暴雨還是烈日,她都堅守在最前線,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睡眠不足3個小時。10天10夜,她不斷穿梭在水坑、土崖、墳地、田間,幾乎踏遍了施工現場的角角落落,嗓子喊啞了,腳磨破了,扛儀器的肩膀一片殷紅。她是房山區閻村鎮過冬安置房搶險一線惟一的女性,她的臉被炎炎烈日曬黑了,皮膚被風吹得粗糙了,看上去就是個假小子。
8月3日是劉昌武的生日,在緊張的工作之余,同事們按照她老家舟山的習俗,為她準備了兩枚雞蛋和蛋糕。她感動的同時不忘受災群眾,這年她許下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房山的百姓能在咱們蓋起來的安置房里溫暖過冬。”
援建結束后,劉昌武曾寫下這樣一段話:“10天10夜里,最懷念睡在竹竿上的兩個小時;10天10夜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吃不喝睡上3天3夜;曾以為援建的日子是這輩子最臟、最丑的自己,但當親人、朋友在電視報紙上看到自己,發短信說‘你是工地上最美的女孩兒,簡直帥呆了’時,我感到那么欣慰和感動。援建日子里的辛酸苦辣值得我永遠回味,看到受災群眾高高興興入住,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的劉昌武被評為“7·21”災后安置房建設先進個人、搶險救災工作優秀共產黨員。
不愛紅裝愛“武”裝
女人如花花似夢,“80后”女孩劉昌武正處在如花似夢的年紀,本應是愛美年齡。但測量工作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體力,她常年被風吹、被日曬、被雨淋,披星戴月,背著沉重的儀器在工地爬梯登高、摸爬滾打,在她的臉和手上留下痕跡??伤齾s一點也不在乎,一心撲在工作上,鉆在技術里。
在天津西站工程中,劉昌武每天堅持工作15小時,白天進行實地測量,晚上進行數據測算,常常見她在辦公室埋頭苦“算”到深夜。當時,天津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暴雪,零下17攝氏度的施工現場滴水成冰,為保證測量精度,她沒有戴手套在兩米多高的測量平臺上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手上凍得滿是血口子。
談起建筑業的辛苦,劉昌武說:“每天待在建筑工地上,周圍全是大老爺們兒,夏天日頭曬,冬天北風吹,肯定比不上在冬暖夏涼的寫字樓里上班舒坦?!碑斈臧嗬锏?個女生現如今只有她仍堅持工作在一線。
2012年劉昌武參加了北京市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初賽時,劉昌武的理論部分取得98分的好成績,排名全市第一。在實際操作比賽中,她僅用9分鐘就完成了規定科目,連裁判都對她豎起大拇指。復賽時,劉昌武充分展示了過硬的心理素質、熟練的操作技能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經過3天激烈角逐,她以綜合排名第一的優異成績殺進決賽。決賽前,劉昌武坐四五個小時的公交車到現場進行練習,遇到下雨天其他選手都走了,但她依然架著儀器堅持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昌武奪得了本屆技能大賽測量工種的冠軍。她被破格晉升為高級技師,成為北京市最年輕的女性測量高級技師,并被授予“北京市技術能手”、“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等榮譽稱號。在同年舉辦的北京市青年工程測量大賽中,她又一次拿下了冠軍稱號。
多才多藝有活力
自參加工作以來,劉昌武先后參與了天津西站,北京長安汽車、房山閻村安置房等工程建設,但她沒有忘記學習和提高。經過幾年的潛心學習和刻苦鉆研,她在師傅徐偉的指導和共同探索下,研究出了四等精密導線、二等精密水準、GPS靜態測量、GPS RTK、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新型測量技術和方法,并將其靈活應用到了實際工作當中;2012年,劉昌武利用業余時間成功考取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測繪專業工程碩士,用她自己的話說:“我熱愛測量事業,我要把它做到最好?!?
熱愛文體活動的劉昌武,經常在工作之余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和比賽,在北京建工集團青年風采大賽、職工運動會、演講比賽、春節團拜會的文藝演出等活動中經常能看到她的身影。
一個“80后”女孩,憑借自身的努力,從書生意氣的大學生,成長為女性測量高級技師,這朵工地“測量花”不斷地綻放著青春的活力和芬芳。
摘自《中國建設報》 2013-05-23 張家成